真诚为民,默默无悔甘奉献--赵言军

2017-08-11 12: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从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18年来,始终秉承着公正、诚信、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开展工作,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仅近三年来,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17起,参与调处疑难重大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11起,避免越级访、集体访8起,为辖区的平安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本人先后被省司法厅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烟台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烟台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真诚为民,默默无悔甘奉献。生活中,避免不了摩擦,打仗闹祸、欠钱赖账,以及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矛盾纠纷,在农村甚是常见,看上去都是些小事,一旦调处不及时、不得当,就很可能造成纠纷激化,影响社会稳定。他经常走街串巷、进家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发现纠纷苗头,主动疏导化解。辖区有一刑满释放人员李某,服刑期间与其妻离婚,承包地被其前妻占管。释放回家后,既没有正当职业,也无地可种,多次找其前妻想要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承包地,但一直没商议成。无奈李某就想破罐子破摔,靠动武硬抢回承包地。在走访中,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觉得事不宜迟,立即找到对方当事人。在村委办公室里,他情法理交融,不厌其烦,耐心劝导解释,最终做通了女方的工作。于是,又趁热打铁,和村委干部一起到承包地里,把各自的地边给划清界限,并做上标记。李某感激地说,“赵所啊,要不是你帮忙,这事就闹大了,我的一辈子也完了”。承包地的事解决妥当,他才感觉到又渴又饿,便打开手机看时间,发现有3个未接电话,在地里风大没听见,这才猛然想起当天中午应回去给老父亲过80大寿,但当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他不得不在晚上下班后,匆匆赶回老家,为老父亲补过生日。

  2012年冬天,年近八十的王老太太,因为赡养问题要走绝路。赵言军得知后,立即赶到该村,和村干部一起到老太太家里,先稳定了她的思想情绪,接着分别到三个村找她四个子女谈话教育。两次不行三次,四个子女终于被他的真情而感动,从内心里感受到不孝是自己的罪过。从此,一家人和睦相处了。事后,老人逢人便说:“是赵所长救了我,他比亲人还要亲!”

  排忧解难,善做群众贴心人。为了辖区的平安稳定,赵言军走到哪里就把政策和法律传播到哪里;哪里需要法律服务,就把服务送到哪里;哪里有矛盾,就去那里化解。他常说:“我既然干了调解这一行,就要对得起全镇老百姓的信任。为群众排忧解难,保一方平安,那是我的责任和份内事,多吃一点苦又算得什么!”当司法所长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有的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责任,把祥和、温暖送给千家万户。多年前,辖区有个村的离任干部,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借机越级上访。包村的第一天,他就主动和当事人正面接触,进一步取得对方对自己人品的信任,而后5次登门交谈,不怕冷脸和牢骚,拉近距离,帮其揭开思想疙瘩,使其情绪缓解、思想稳定。特别是有一个星期天上午,当事人和其亲属到城里办事,走到农合行门口,其亲属突发心脏病晕倒,当时天正下着大雨,他在马路对面看到后,立即跑过去,二话没说,马上打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帮助联系医生,垫付了500元医药费。这件事对刘某触动很大,使其真正感受到了机关干部的关怀。

  2013年秋天,李某与赵某两家因建房问题发生口角,各不相让,从屋内争吵到大街上,双方摩拳擦掌,要拼个死活。镇调委会接到村调解主任的电话,赵言军立即开着警车赶往现场。到达后,发现两个人手持棍棒正在对骂,还有几名群众在围观,他不顾个人安危迅速插入两人中间,并将李某挥棍的手拉下来拽住。对双方斥说道:“打闹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酿成大事,只会两败俱伤。”李某的头脑冷静了下来,连连点头,从而避免了一场血案。赵言军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十几年中,大街小巷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坚实得脚印。风里来,雨里去,与众乡亲坦诚相见,为村民排忧解难。

  心系大局,围绕中心搞服务。作为镇调委会主任,赵言军在妥善调解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基础上,积极围绕“两个重点、四个突出”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与调处,即:重点排查因农村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纠纷,因土地征用给付安置补助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困扰党委政府的矛盾纠纷,以及有群体性上访苗头的纠纷。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使赵言军深刻地认识到,对农村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不仅处理在事发当时、之中、之后,更重要的是处理在事发之前,切实抓矛盾纠纷的源头,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解为事先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及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4年春,龙口市开工修建府西二路,镇政府要求调委会负责清理路边的障碍物,接到任务后,赵言军早下手、争主动,组织人员提前将路边的树木和占道的房屋进行了登记,主动调解问题,主动宣传政策,先后砍伐树200多棵,拆除房屋4户15间,解决宅基、土地等纠纷11起,没有发生上访案件,保证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经济纠纷以及企业与员工的劳动争议案件也逐年增加。

  2011年9月,赵言军积极争取芦头镇党委、政府和镇商会的支持,牵头成立了芦头镇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创了全国工商联系统在镇级成立商会调委会的先河。调委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大局,始终坚持“依法、便民、尽心、高效”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了排查调处案件登记、重大纠纷快速报告、商会民调信息交流和部门配合联动等四项工作制度,并探索建立了案件证据调前保全、伤残等级先行协商确认、赔偿款先行支付、调解协议履行保障等四项工作机制,确保调解工作规范高效运作。近年来,芦头镇商会调委会共调解涉企纠纷32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调解标的额860多万元,避免矛盾激化案件7起,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促进了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烟台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广了芦头镇商会调委会的经验做法。

  爱岗敬业,强化素质提效能。在农村,村与村,户与户,家庭内部之间磕磕碰碰的矛盾,看上去都是些小事,但如果调处及时,就会激化。他十几年如一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司法为民的理念融入到调解的每一起纠纷中。为做好民调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他常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积极探讨新时期民间纠纷的规律、特点及对策,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技能,归纳总结了快、稳、细、准、紧、督、访、本“八字”调解艺术和春风化雨、尺寸比量、双管齐下、借助外力、缓机处理、依法施压、逐步升温、脱离接触八种调解方法,有效提高了排查深度、广度和调解的处结率、成功率,其经验被烟台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推广。

  “人民调解是安天下、稳民生、暖人心的事业,能为这个事业奋斗,感到无尚光荣!”是赵言军的内心表白和真实写照。“忠厚待人,坦诚处事,真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是他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追求。在芦头司法所、镇调委会工作的18年,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伟业,却以真诚为民、热情服务、敬岗爱业、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壮丽诗篇。

责任编辑: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