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开心中万千结 青海省司法厅大力推进县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

2023-10-30 10:51:48 来源:法治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你这么一说,我心里一下子豁亮了,也舒坦多了。”经过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调解员王海亮一番情理法相结合的劝说,市民张先生打开了心扉,“我一定尽快找到工作,尽早给老母亲支付赡养费用,让老人安度晚年。”

  王海亮说,本来张先生与姐姐共同赡养母亲,然而张先生遭遇变故,无力支付赡养费,姐弟俩为此反目成仇。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调委会调解未果后,将纠纷上报至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面对这起难解的纠纷,综合服务中心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讲法律、摆道理、说人情,促使姐弟俩握手言和达成协议。

  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前身为城西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按照青海省委政法委整合资源要求,创新性整合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七大中心资源,于今年7月底挂牌运行。中心主任张广花介绍,多中心向一中心集聚,全面整合了基层资源和力量,实现了“只见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打通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任督二脉”。

  在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日报》记者看到,该中心包括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金融调解室、政法“五老”调解室、视频调解室、大数据分析研判室、基层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域,并且还在全省率先实现“智慧调解一体化”平台实体化运行,建立了“矛盾上报110”“视频调解系统”和“城西矛调数据平台”三大系统。通过墙上的电子大屏,工作人员演示了“矛盾上报110”系统化解纠纷的全过程,群众扫码利用微信小程序就地上报矛盾纠纷,平台实时将信息推送给附近的调解员,调解员接单后赶往现场处置,整个过程方便、快捷、高效。

  张广花介绍说,今年以来,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群众975人次,成功调解纠纷126件,平均用时10个工作日,化解纠纷效率显著提高。

  青海省司法厅副厅长甘韬介绍,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去年以来,青海省司法厅加强顶层设计,印发3个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建成45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做到县级全覆盖,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各县级司法局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推动构建高规格领导体制。45个中心有34个成立了由政法部门、信访部门和相关行政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其中23个中心由党委政法委牵头,11个由党政领导或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初步形成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青海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陈发虎说,中心开设调解、律师、公证、信访等多个服务窗口,设立调解、心理疏导、律师调解等多个功能室,采用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邀请相关部门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入驻开展咨询和调解工作,基本实现了定事、定岗、定人、定责、定场地。

  在打造实体平台基础上,青海省司法厅还大力推进网络平台建设,使中心集案件分流转办、信息汇聚预警、矛盾分析研判、业务指导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本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指挥部”。同时,抓好智慧调解平台应用及功能研发拓展,推动形成统一指挥调度、案件受理转办、部门联动配合、数据智能汇总、分析研判预警、卷宗自动生成、备案等级评定、远程视频调解、专家在线咨询的智慧调解系统。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青海省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处矛盾纠纷8659件,调处成功8528件,成功率98.5%。其中,民和县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1件,全县诉讼案件立案数、信访登记数均呈下降趋势。同德县中心自2022年建成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6件,其中10年以上的历史遗留复杂纠纷74件,特别是“3·30”草山地界纠纷的成功化解,彻底解决了持续54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7月以来,按照平安青海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形成一个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央处理器’”的要求,青海省司法厅充分发挥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机构相对健全、工作运行顺畅、职能发挥有效的优势,积极配合青海省委政法委推进“五大中心”(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市州、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挂牌;市、县两级53个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中,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的达46个,占比为86.8%。

  青海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贾小煜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好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努力提升“五大中心”整合实效和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更好服务保障平安青海建设。

责任编辑:魏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