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平安的保护神”-于海涛

2017-08-01 13: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于海涛同志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腔热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勤勤恳恳、廉洁自律,用自己的身心解读着法理与情理,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换来了一方的和谐稳定,赢得了当地群众的

 

  一、知难而进为政府分忧解难

  落后村治理历来是基层的一大难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障碍,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21年来于海涛先后承包了8个落后村、参与治理整顿落后村30个,凡是落后村都是干群矛盾集中、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村。他深入到村户群众当中排查了解基层矛盾纠纷,全心心为老百姓办事,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 为促进地方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赞誉、领导和好评。

  二、巧用信访听证会的形式调解多年上访疑难案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矛盾纠纷出现多样化,很多基层信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化解,从最初的民间纠纷逐步演变成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于海涛积极推动调解触角向信访领域有效延伸,促进了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的有效化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一是注重人民调解与初信初访化解的有机衔接。针对街道初信初访案件约80%涉及民间纠纷、土地纠纷等情况,在街道开展信访调解联动机制建设,使信访与调解有机衔接,把属于民间纠纷的信访件分流出来实施调解,以调解的方式妥善化解。近年来共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初信初访件60余件。

  二是注重利用信访听证会的形式调解信访积案。充分利用聊城市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的大好时机,把有丰富经验的基层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精英人才吸收到听证员队伍中来,瞄准疑难复杂及历史遗留的久拖未决的老信访积案,让上访人自行选择自己信得过的调解人参与信访调解工作。

  三是注重人民调解在信访听证中的有序引导。在上访人要求信访听证的案件中,听证会上邀请调解能手、知名律师参与信访听证全程,运用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进一步对上访人展开规劝疏导,理清上访人思路,做到程序正当,听证会透明、公开、公平、公正抓住上访重点开展突破,推动上访人思想转变,促使上访人以调解方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巧断林木所有权及遮阴纠纷

  林木争地矛盾是农村存在的最普遍的棘手的问题,也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大问题,解决不好很易引发流血械斗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定,影响乡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依据树木年轮为依据,探索了树木纠纷“里外圈”原则处理法,所谓“里外圈”处理法就是:树木随地走,地变树权变,地变前树里圈归原种地人,地变后新种地人享有树新长的外圈树木新长部分及树枝、树叶,树处理权归后种地者处理,以树木年轮算树木价值处理。这种处理法治理了十几个村200多户地走不刨树的老赖户,维护了新种地户的合法权益,巧妙的解决了树木遮阴及树木所有权的难题,受到群众拍手称快,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四、采用隔离带法化解宅基纠纷

  随着党的爱民、利民政策的施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宅基地日益欠缺,因此宅基矛盾已在农村日益多发趋势,争宅基地、争边、争沿,由此引起的流血事件也常有发生。及时处理宅基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于海涛独创了“隔离带处理法”,受到了良好的结果。所谓“隔离带处理法”就是将宅基地争议的都不属于宅基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给双方争议的地段设立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不归任何一方所有,归集体,清除争议双方针尖对麦芒的争气的现状。

  于海涛扎根基层,勤恳工作,不求回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1年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0多起,协助党委、政府调解处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无一民转刑和上访案件的发生,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百姓平安的保护神”。

责任编辑: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