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题大做 —滕州法院“三微联动”打造便民诉讼机制
今年以来,滕州法院从细节入手,于微处着力,推行“微平台、微审判、微服务”,通过“微”题大做,有效提升了司法便民的深度和广度。
指尖上的“微法院”
“这是我们法院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微信公众号,就能随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9月28日上午,在滕州法院立案大厅里,给当事人办理完立案手续后,立案法官热情地提示说。
今年初,滕州法院开通了微博、微信“双微平台”,平台上设置了“法院工作”、“诉讼服务”、“司法公开”等版块,当事人通过手机客户端、互联网扫码后,通过公众号进入法院公众平台,可随时了解法院工作动态、案件信息、 诉讼指南、 裁判文书,还可以投诉举报,并就相关法律问题与法官咨询交流,“ 双微平台” 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为“微法院”。9个月来,该院通过“ 双微平台”这个“微法院”,已累计发布消息913条,提供法律咨询 210 余次,使司法服务悄然迈入“微时代”。
接地气的“微审判”
“没想到官司打的这么快,当天立案,7 天就有了结果。”前不久,一位损害赔偿案当事人走出滕州法院,拿着调解书高兴地说。
滕州法院的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许多邻里纠纷和家事纠纷走上法庭的案件,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个人的恩怨情感,审理不易公开、正式,简单、非正式往往效果更好。为此,他们对所有审判案件实施了繁简分离,宜繁则繁、能简就简。许多纠纷案件的调解和庭审,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安排在晚间或休息日进行;对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则开展上门开庭、就地调解、巡回审判。在庭审中,不拘泥于程序限制,以有利于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为主,做到既简易又公正,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为“微审判”。今年前9 个月,在所有邻里纠纷、家事纠纷案件中,“微审判”达到 57.9% ,既提升了办案效率,又又提升了当事人满意度。
贴民心的“微服务”
9月28日,记者走进滕州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欣然看到,这里为当事人准备的“茶吧”,可以喝茶、读报、休息。在这里,不懂的程序有人告知,判后的困惑有人释疑。法官们没有高高在上的冷漠感,只有脚踏实地的亲民味。
“许多当事人第一次进法院,既茫然又拘谨。 我们从提供一张纸、 一支笔,给一声问候,送一杯热水这些‘微服务’做起,将司法服务做到了细微处。”滕州法院院长张文亮说。
记者在这个诉讼服务中心看到,这里有电子条码存包柜和等候休息区;有笔墨、纸张、印泥,供当事人免费使用;有 10种常用诉讼文书样本,方便群众参照书写诉讼材料;有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有全透明、无障碍立案柜台,对当事人实行立案、保全、收费一站式服务。记者发现,凡是诉讼材料齐全的当事人,15分钟之内即可全部完成立案手续。“‘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正是做好了这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才能让老百姓打官司既省时又省力。”张文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