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业化理顺权与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去年9月,做了8年法官的蒋筱熙,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被中院任命,担任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共关系处副处长。今年9月5日,蒋筱熙选择了放弃行政职务,回归法庭重披法袍做法官,最新一次转变的契机,是深圳今年开始启动的法官职业化改革。
今年2月27日,深圳出台《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法官职业化改革,法官将直接作为第四类别公务员,单独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以法官等级定待遇。
“法官职业化改革与审判权机制运行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法官的‘权与责’,让审判向着更为专业化的角度发展。”蒋筱熙觉得自己是具有“法官情结”的人,对她而言法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具有尊荣感的事业,法官判案不仅仅是解决个案的问题,更是通过判决将法律认可的行为向社会进行宣扬。
待遇低晋升空间小
法院5年34人辞职
今年年初,佛山三水法院一名先后获得20多种嘉奖的业务骨干,离开担任10年的法官岗位,在广州租了房子,做起实习律师。谈及为何出走,他坦言发展空间受限是最主要原因,“法院提升空间有限,尤其是在基层法院,即使做到庭长也只是副科级”。
这位人士还说了两个原因:一是在基层法院太累,他平均每年处理上百起案件,视力从1.2降到0.4,有肩周炎、颈椎病等,还要承受巨大压力;二是基层法院案件类型比较单一,尤其是知识产权案,难以学以致用。
法官被视为公平正义的“看门人”,其专业素养、品行操守、责任追求直接影响着整个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优秀法官却因待遇低、干预多、晋升空间狭小等原因而流失。
据统计测算,深圳市法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占全部干部的比例为12.3%,基层法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占全部干部的比例为6.5%,这一比例仅为市、区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法院干部的成长进步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党政机关。
据统计,2009-2013年,深圳市法院共辞职34人,调离237人,占全市法院政法编干警的15.5%。而据公开报道,2008-2012年,广东全省法院因辞职和组织调动的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1600余名,其中离职的约200人。
深圳市中院一份材料指出,法院队伍整体学历层次较高,但由于法官职业发展存在瓶颈,加之职业激励手段缺失,“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法官流失,对法院队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造成了较大影响,也使现有队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行政和法官二选一
95%仍选审判工作
早在10年前,深圳法院已开始着手探索法官职业化改革之路,由于多种原因,2004年版的改革最终搁浅。今年2月27日,深圳出台《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法官职业化改革正式启动。今年7月起,法官执行新的薪级工资标准,标志着深圳法官职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职业化改革后,深圳的法官与行政级别脱钩,成为从公务员队伍中细分出来的第四个类别。法院工作人员将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职系。法官待遇和法官等级挂钩,不与行政级别挂钩。法官可根据任职年限、资历和工作业绩等晋升等级,不同等级之间的法官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一线法官告诉记者,之前就有法官等级制度,但其专业评定与薪酬待遇、责任范围都不挂钩,体现的往往只是工龄而非真实反映法官的专业从业经历。因而此前在法官群体中法官们更愿意用“科级法官”、“处级法官”等来互相区分,而不是用“一级大法官”、“一级高级法官”等法官等级。
而现在根据《方案》,法官不得在政治部、办公室、监察室等司法行政部门任职。对于深圳1132名法官而言,此项改革意味着要在行政和法官两条职业通道上做出“二选一”的选择。据了解,改革前,深圳全市共有法官1132人,其中1072名法官正式按照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近95%的法官选择从事审判工作。
在此次法官职业化改革中,蒋筱熙果断放弃了原来副处长的行政职务,选择重新回到知识产权审判庭当法官,并担任审判长。此前蒋筱熙在涉外商事审判庭和知识产权审判庭做过八年法官,去年9月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深圳市中院公共关系处副处长。
37岁领副处级工资
不挤行政“独木桥”
蒋筱熙直言,相比其他法律职业,法官这个职业才能带给她职业尊荣感。在她看来,学法律的人在法官的位置上最能将个人的作用放大,“通过法官这个职业,能够把我对法律的认识通过案件的裁判传递给社会,告诉公众哪些行为是被法律所认可的。”
“审判有时甚至会引领一个行业发生变化。”蒋筱熙说,几年前大部分KTV的经营者都没有意识到——到KTV唱歌还需要付版权费,近年来随着一批KTV侵权案件的审判,如今不论是KTV的经营者还是歌曲著作权利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意识都提高了。
除了职业荣誉感,改革方案还有切实的职业保障制度。法官序列将与行政级别完全脱钩,成为从公务员队伍中细分出来的第四个类别。法官实行单独的薪酬体系,根据任职年限、资历和工作业绩等晋升等级,不同等级之间的法官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法官待遇和法官等级挂钩,不与行政级别挂钩,同时建立法官员额、法官逐级遴选、法官惩戒等制度。
据悉,按照新的方案,基本能保证法官在37岁左右达到本市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副处级工资水平,43岁左右达到正处级工资水平并享受处级其他待遇,50岁左右达到副局级工资水平,53岁左右能有机会享受到副局级其他待遇,法官不再依赖行政级别而是通过法官等级晋升的方式,解决了过去人多职位少、依赖行政职级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发展难题。
在蒋筱熙看来,法官职业化改革与审判权机制运行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法官的‘权与责’,让审判向着更为专业化的角度发展。像深圳中院目前74个合议庭,均按“1名审判长+2名法官”的模式开展日常审判工作,审判长通过法官大会的方式推荐,所有裁判文书一律由合议庭成员依次签署后印发,无须层层审批。
广东司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展开多种探索,核心理念是:
让审理者裁判
由裁判者负责
据悉,此前法院案件裁判往往需要层层报批,合议庭共同裁判后大多数案子需要经过合议庭法官-审判长-副庭长-庭长-分管院领导层层审批后才能正式对外公布裁判结果,不仅降低了裁判的效率,行政管理也会影响审判权运行的依法独立公正性。
一线法官告诉记者,合议庭是个临时松散的机构,成员不是固定的,追责有一定难度。还有法官称,由于最终拍板的不是承办案件的法官,总觉得上面有人把关,难免会有松懈心理。
今年6月,中央司改办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6个省市先行试点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司法改革,广东是试点地区之一。
广东的司法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展开了多种探索,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权责利相统一。除了深圳之外,还有不少探索:
——珠海横琴新区法院正在对审判权运行机制、人员分类以及审判、人事、政务管理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改革;横琴新区检察院也正在进行综合改革,实行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努力建设创新型检察院。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9月24日正式启用全新的庭审网络直播平台,该平台涵盖两级法院的88个庭审直播窗口,意味着今后所有公开开庭案件原则上将一律在网上直播。与此同时,包括广州中院和基层法院在内的13名法院院长、副院长身披法袍“坐堂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