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法官赤子心

2018-02-27 16:55:00 来源:人民法院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孙世光和同事合议案件。祝 璐 摄

 

  孙世光为小学生普法。祝 璐 摄

  “发票呢?发票呢?”

  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儿在摞满文件的办公室里急得团团转,死活找不到一张案卷里的发票。庭长进来一问,想都不想,往案卷袋里一掏,奇迹般出现的可不正是那张惹祸的发票!

  多年以后,已经成长为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庭业务骨干的法官孙世光,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来案卷第几页放的是什么,但他从没忘记这段刚入职时的“糗事儿”,时时提醒着自己,什么事都是细节的累积。

  这个如假包换的辽宁汉子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完全不掺“大碴子味儿”,待人接物的敦厚里也鲜有“呛人”的锋芒。曾经有同事这样评价孙世光:“你一点儿也不像北方人!”他乐呵呵地给出“官方定义”:“没有北方的冲,有点儿南方的婉约。”

  还真是,这个生在东北,求学在西北,工作在江南的汉子,有着一种不烫手的暖,那是源自心底里烧着的对法律的一腔赤诚。

  只和法律“对缝”

  在来到绍兴之前,孙世光对于找工作就一个要求:“对缝!”在东北话里,就是得专业对口、合心合意,而在他的心里,这个“对缝”非法律莫属,确切地说,非法院莫属!

  这个念头要追溯到2001年,孙世光以全县高考文科第一的成绩首选“对缝”了西北政法大学:“就是觉得更喜欢法律。”

  于是,东北汉子来到了西北攻读经济法,开始了法律梦。本科毕业时他跑了很多地方找工作,济南、深圳、天津……也接到过在很多人看来非常不错的offer,有银行,也有大型企业,但心里头总觉得不对:“首要选择就是法院!能报法院就要报法院。”

  既然找不到合适的,他也不着急,厚积薄发,多学点总不是坏事。于是安安然又回到学校继续念研究生。又是三轮寒暑,研究生毕业的孙世光还是一心只盯着法院,撒网式的各处应考,此时本科同宿舍的哥们儿向他强烈推荐了一座千里之外的城市——绍兴:“正好绍兴中院在招预备法官啊!”

  这下“对缝”了!于是,在西北求学的东北人,考到了江南小城绍兴,他笑称:“是绍兴收留了我。”

  这个和他缘分颇深的城市“收留”的,还有他的法官梦,和之后漫长的商事法官生涯。

  大团队里的“小龙套”

  2008年10月,古城绍兴暑意未消。刚刚从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一脚踏进绍兴中院大门的孙世光,别说细细体会这个全然陌生的江南城市了,连办公室的凳子都还没来得及挨上,他所在的民二庭就接到任务,全员“开拔”,迎战浙江江龙控股集团重组案。

  当时,绍兴市规模印染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造成停产,公司法定代表人外逃。事情发生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对涉及江龙集团的案件进行了集中管辖。绍兴中院成立了专案组,当时还只是见习生的孙世光就这样“被”参与了第一次真实的企业重组解困“战役”。

  扑面而来的工作对当时的孙世光来说,犹如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浪,嘈杂鼎沸的人声里,是一幅又一幅应接不暇的画面:绍兴中院立案窗口在下班后照样灯火通明犹如夜市,一进门一张巨大的办案流程表张贴在最醒目的位置;前辈们一张张沉着的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白天进行审查、调解,夜里回家拟调解书,第二天出调解书,同时再确认新的债权。

  人心齐、泰山移,这支急行军仅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739件案件的债权确认,并对江龙集团全部资产进行评估拍卖,顺利实现资产重组,有效维护了绍兴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作为见习生的孙世光,虽然只能帮着做些案件的整理、补齐,但被这样的氛围感染着,被这样的节奏裹挟着,他不知不觉地学着揣摩着,一个人“吭哧吭哧”承担了700多个案子案卷的初步整理,光是整理出的废弃打印件就在办公室墙角堆得比他还高。

  在埋头文档的时间里,那一年的春节来得特别快。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了工作,坐在回家的火车上,孙世光咂摸着“第一战”的滋味:“好像刚刚出道就遇上了大团队的大制作,虽然我只是个跑龙套的,但是这个龙套跑得太有价值了!”

  这次印象深刻的“第一战”,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工作素养,都把孙世光的眼界拉到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不仅理卷、送达、调解等业务技能上了个“入门速成班”,让初出校门的孙世光迅速进入了状态;更重要的是,前辈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奠定了他的工作作风,给他后来的工作节奏打下了坚韧、勤奋的底子。

  与破产案件的“相爱相杀”

  2009年6月,绍兴中院受理纵横集团等六公司重整申请,此案被评为“全国法院十大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优秀案例”。孙世光以书记员的身份跟随合议庭进驻企业现场办公,在闷热的厂房里靠着几台摇摆的风扇,又是整整半年没有休假和双休日的“攻坚战”。你问他苦不苦?他东北人的幽默偷偷地露出一角:“挺热,但伙食还不错!”

  就是在这样马不停蹄的节奏里,时间快进到2012年的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合并破产案,这也是全国首例境外上市民营企业破产案。此时的孙世光已经从当年的小徒弟成长为了助审员,承担了大部分文书起草工作。200多份各类法律文书和材料,光是一份破产重整的裁定书就写了20多页,从最初的第一手资料收集起草,到与合议庭成员一起论证、修改,仔细分析诉求关系……一字一句仔细斟酌,合议庭前辈们的点评分析、处理方式,他都“扒眼”看着仔细琢磨,大量的信息往脑子里塞。浙玻案一役,所涉资产体量庞大,债权关系复杂多样、投资者招募艰难曲折,各方矛盾尖锐,涉外关系敏感,案件始于重整,终于清算,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产案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这三大“战役”打下来,以吃苦耐劳著称的孙世光也禁不住“吐槽”破产案件的费时费力,“关键节点压力真的太大”,不如一般诉讼案件办起来爽利。

  嘴上吐槽,脑子里却还是闲不下来的琢磨:如何平衡破产各方利益,如何通过法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起草的一份破产经验材料中,他这样写到:“破产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必须符合特定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的要求。”

  从最初的新奇,到逐渐理解,再到深入钻研,他和破产案件的“相爱相杀”形成了数十万字的材料或论文,探讨管理人的勤勉责任,思考市场化视角下产业结构的调整,执笔合计3万余字的破产法司法解释论证意见稿及说明……

  2016年7月,区域行业龙头企业“雄峰系”13家公司破产案正式启动,孙世光作为合议庭成员之一再度启程。

  手里的那杆杠杆

  参与办理破产案件的经历给其他商事案件的审理也带来了启发,心里有了大局意识,眼前有了更开阔的视野,考虑问题更加周全:“商事审判不仅仅有定分止争的功能,而且有规范交易行为、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作用。”

  2010年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中,买方公司不仅拖欠货款,而且买方公司的股东某针纺公司与买方公司在人、财、物上高度混同,导致买方公司缺乏独立承担责任、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卖方要求股东某针纺公司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与公司构成“人格混同”,逃避债务的,确实应该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但难点在于,股东的有限责任是法人制度的基石,如果轻易认定“人格混同”,容易导致经济关系的混乱,所以一般在实践中的适用异常严格,同时也缺乏明确标准。一审法院经审理最终驳回了卖方的相应诉求。

  卖方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商事审判犹如一杆看不见的杠杆,从个案中折射出法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理解和把握。作为承办人,孙世光给杠杆的两头各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头是如何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另一头是如何不动摇公司法人基本制度?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这杆杠杆,首先集中精力完整梳理相关资料和案例,系统研究了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举证责任分配等关键难题,又经过开庭审理,扎实固定相关事实和证据,提出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审意见,最终合议庭同意主审人意见予以改判。

  “作为买方公司的控股股东,在人格混同上具有过错,显属滥用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其行为导致买方公司营业能力、偿债能力严重不足,既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判决书中,他这样写到,这起案件的审理,有力地保护了债权人的正当权益,遏制了躲在滥用公司人格混同背后的违法失信行为。判决后,双方服判息诉,案件后来被编撰为典型案例,供全市商事审判条线借鉴参考,在遏制公司股东逃避债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吃准吃透”的谈判专家

  合议庭审判长田欣还记得一个把他看“晕”了的二审案件。上诉律师对一审委托鉴定意见提出了洋洋洒洒十多页的抗辩意见,全部是机动车鉴定的专业技术问题,从螺帽到发动机,专业数据摞得层层叠叠:“我当时就看晕了,我相信世光也看晕了。”

  但没想到第二次开庭的时候,承办此案的孙世光不仅已经不“晕”了,而且条分缕析地把问题分析得通通透透。这背后查了多少资料,做了多少功课,也只有孙世光自己心里知道。

  商事案件的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更像是谈判,甚至比谈判更难,要同时揣摩双方的“底牌”,说话的分量、时机都要小心拿捏,关键是法官要在调解前对案子吃得准、吃得透,才能有的放矢地调解。孙世光的那股子“韧劲儿”在碰到案子尤其是疑难案子的时候就恨不得摸个门儿清。

  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合同纠纷,“主角”是个专业性极强的金融创新产品——“调期交易”,又涉及国际交易背景,别说是“隔行”的法官了,就连经办银行也没法准确说清,研究资料则几乎是空白!自己都弄不清楚,怎么判?怎么调?孙世光的“牛劲儿”上来了,有电话,有嘴,就哪里都有老师。为了彻底弄清交易模式及各方法律关系,他硬是把电话打到了各大银行总行,刨根问底的求证交易全貌。

  最后的审理报告里,几天前还是金融产品门外汉的他,从双方交易关系基础的“代客债务调期交易总协议”娓娓道来,厘清双方交易关系模型,一一举列双方交易法律性质的“委托法律关系说”“信托法律关系说”“借贷法律关系说”……掰开了揉碎了讲得清清楚楚,俨然是用写论文的路数完成了一份20多页的详尽审理报告,不仅理出了清晰的类案裁判思路,还让这个云遮雾绕的案件顺利以调解结案。

  内心始终警醒的“不安”

  民间借贷案件占去了绍兴中院金融庭承办案件总量的七成左右,这类案件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法律的适用,而是事实的认定。尤其是在双方的举证都不充分的情况下,真相就更加云遮雾绕。用金融庭副庭长田欣的话说:“民间借贷案件中的法官好比侦探,而世光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穷尽手段查究真相的那种‘侦探’。”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的,孙世光总是尽量做到细腻周全。“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极致了!”合议庭成员一致评价。

  而究其背后原因,却是他内心始终警醒的“不安”。2010年,刚开始办案没多久的孙世光承办了一起民间借贷案,原告要讨回几年前的一笔借款,因为对方已经过世所以把对方妻子等告上法庭。被告则辩解丈夫生前没有收到原告的钱,钱是交给其他人的,即使收到钱也是丈夫帮原告炒股,以丈夫的职业和他们的家境,根本不可能向原告借款。后来原告变更了事实和理由,不再主张是借款,但仍要求被告返还100万元款项。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结合双方当时全部证据和陈述内容,原告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诉请最终被判驳回。

  “从商事案件裁判规则来说,这类案件当然没有问题。但从内心关切的角度说,却仍心存不安。万一客观事实就真的恰恰相反了怎么办?那不就是一方当事人吃亏受委屈了?那么他对司法公正会怎么看呢?”

  而此后的职业生涯里,这种源自天性的柔软的“不安”始终警醒着,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停地向他提问:“客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在一起房屋买卖纠纷中,村民老张的小儿子将老房子卖给本村村民小张,小张买房后随即进行了装修。现在老张家认为房屋是全家共有财产,小儿子没有权利卖房,因此要求退房返款。小张则认为老张家已经分家析产,并且将房屋分给了小儿子,为此征集了数十名村民联名证明。双方一时间剑拔弩张。

  案子分配到孙世光手里,他仔细调查,发现涉案房屋是违章建筑,如果简单认定合同效力、房屋归属,无论如何处理都会激化矛盾或留下隐患,而判决是把刀子,一刀下去,利益清楚了,情分也不在了。孙世光内心的这种“不安”又开始反反复复地问他怎么办。

  为了彻底解决双方的矛盾,他确定了“买方退房、卖方返还房款并适当赔偿装修损失”的调解思路,从双方各自角度出发,分清是非责任,多次调解,与合议庭两次到村里实地查看、现场调解,才终于换来了双方握手言和。割下去的那“一刀”免了,心里的“不安”呼出了一口气。

  师傅的小纸条

  2016年,孙世光成为了绍兴首批员额法官,孙禾允就是他的助理,主要负责部分案卷的庭询等辅助工作。而对孙禾允来说,孙世光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师傅。刚开始做庭前询问时,孙禾允紧张得一手汗,千头万绪不知从哪儿下手,此时她邮箱里收到了一份来自孙世光的邮件:“禾允:关于庭前询问,以下情况和建议供今后参考。”以下大一二三套小123,从核对证件要注意什么,到就协办和回避征询当事人意见怎么表述,从争议焦点怎么归纳,到怎样进行调查发问,特殊情况如何应对……最后一如其风格的结尾:“以上粗浅认识,供参考。”整整4页纸,程序、经验样样具备,简直就是一份实际操作性超强的“庭询秘籍”!

  等到正式庭询的时候,小孙抬头一看,旁听席上那个坐着认真听的大个子可不就是孙世光嘛。小孙的心一下子就定了。等庭询一结束,该注意些什么,碰到同样问题该如何处理,“答题解析”又已经给孙禾允准备好了。“平时世光修改过的裁判文书,也会做标注或夹小纸条,说明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孙禾允补充说。

  不仅如此,孙世光经手过的每个案子都会有一份详尽的“户籍档案”,审理报告上即使是没交费按自动撤诉处理的案子也会注明情况。他主张每个案子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把情况和自己的考虑都写上,以后翻阅回忆案情也更方便。

  “世光真是细致啊!”几乎所有和他合作过的同事都不由得感叹。

  “世光看过的文档?那就不用看了!肯定没问题。”

  “世光核对过的数据?那就没错了!”

  世光出品就是品质保证。

责任编辑: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