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华:37载心血撰不朽传奇
日前,内蒙古警察作家刘利华呕心沥血潜心创作的历史小说《长生天》出版发行,这部小说以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的蒙古高原和世界为背景,全面反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成吉思汗的一生。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作者刘利华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搜集资料,为创作做准备。毕业参加公安工作后,他又利用业余时间拜访许多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为了尽量做到尊重史实,刘利华踏访国内外众多相关历史地点,撰写多篇研究论文,同时以研讨会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力求还原历史,还原生活。从酝酿到作品完成,历经37年。
内蒙古警察作家刘利华。
热爱是基础,遗憾是动力
刘利华的家族是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蒙古族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家族的故事在家人的口口相传中充满了传奇色彩。“我的爷爷特会讲故事,尤其是成吉思汗的故事,小时候总听他讲。”刘利华告诉记者,成吉思汗的故事从那时便深深地影响着他,让他对那段历史充满好奇。
1980年,刘利华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北方少数民族史专业,北方少数民族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拉锯战的历史,其中蒙古人的历史尤其是成吉思汗的历史是整个北方少数民族史中最吸引刘利华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学到蒙古史、学到成吉思汗的历史时,刘利华深切地感觉到这一切和他的生命甚至灵魂是那么贴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刘利华也隐隐觉得很多书中对成吉思汗的历史作用估计的还是不够充分。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无数的疑问,刘利华开始翻看各种史料和文学作品。大学图书馆里有许多书,刘利华将所有的能看到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书都读了,图书馆的看完了,就到外面去借读。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本台湾人写的成吉思汗传记,他甚至专门拜托校方开出介绍信去借阅。古今中外,只要是和成吉思汗相关、只要他能找到,无不涉猎。
或许因为学习历史专业的缘故,在阅读过程中,刘利华总感觉有些与成吉思汗相关的文学作品没有基本的史学做基础,例如过去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没有固定的房屋,而作品中描述成吉思汗的大营、城墙就难免失去了刻画人物精髓准度。而苏联作家瓦西里扬的著名作品《蒙古入侵三部曲》,严格说来也并非成吉思汗的历史,更多的则是苏联人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成吉思汗,这本书从早期苏联人如何抵抗蒙古人进攻的角度撰写,书中的蒙古人都被描写成了残忍奇怪的家伙。
涉猎作品越广,刘利华越觉得像成吉思汗这样伟大的人物,竟然没有一本能同他的历史地位相匹配的文学作品出现,十分令人遗憾,于是萌生了自己写一部关于成吉思汗一生作品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