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走向春天里

2017-09-11 13:18: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河南省政协围绕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双创”工作协商建言

  

 

  新侨一般是指改革开放后以留学、对外劳务输出、亲属移民等形式从我国大陆走出去的华侨,通常称为“新民”或“新侨”。他们以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为主体,具有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约占海外华侨华人的1/5。

  河南省侨务工作对象有300多万,其中海外华侨华人约150余万人。目前,每年在全省人社部门进行学历登记认证的新侨人数平均在2000人左右,河南今天已然成为“新侨”的大省。

  近日,河南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邀请省政府和有关方面人士,围绕“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双创”开展协商座谈。

  健全工作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

  对于新侨与留学归国人员来说,回国后最切身的体会便是“失群”。

  “与国内新环境脱节,缺少交流的群体,在信息、工作、生活各方面‘失群’。”商丘哈森药业特聘海外专家任建华道出了与会人员的心声。

  让任建华重新萌生“回家”感觉的是———商丘市侨联于2016年成立的新侨创业创新协会。“‘新侨创业创新协会’既是一个新侨之家,把我们聚集在了一起,给我们提供切实的新侨互相交流、银企合作、外出考察等活动,又是一个链接平台,那种‘失群’的状态突然就没有了。”任建华说。

  “提供政策咨询引导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把握‘双创’方向,培育‘双创’环境帮助项目落地,这是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双创’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暖心工程。”担任郑州市侨商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李文光对此深有体会,“郑州市侨商会也将成立咨询服务中心,为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双创’工作整合资源,出谋划策,提供涵盖创业发展、项目落地等全方位服务。”

  会上,省侨联主席董锦燕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今明两年是河南省侨联组织的改革年。目前,全省约有1/3的县区还没有建立侨联组织,省侨联将以侨联改革为契机,推动县级地方侨联组织建设,深入了解新侨回国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完善的侨联组织服务新侨创新创业。

  解除了心理上的落差与不适,让大家更为焦虑的是———政出多门、九龙治水,这也成为与会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合力。”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孟令峰在调研中发现,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双创”工作涉及侨务、人社、组织、发改、商务、科技、财政、工信等十几个职能部门,由于未明确牵头单位,涉及到重叠交叉或尚未明确的事宜,无部门牵头沟通协调,造成“九龙治水”各管一段,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研究处理。

  问题显而易见,共识也就此达成:健全工作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尤其要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组织、人社、科技、财政等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创

  业发展规划,加强沟通、强化协调。

  全面落实创业创新扶持政策

  一盏小台灯,复古造型,手抚顶部即亮,再盖又灭。

  “多可爱、多有意思的小煤油灯啊,放到桌上又不占地方。”2015年3月27日,时任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鹤壁国立光电科技公司调研时,对9位博士回乡创业赞叹不已。

  国立光电,由半导体物理专业博士、美国加州大学留学回国创业的朱明甫,与其他8位博士同学一起创立,是从事智慧智能照明系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光鲜亮丽的背后,朱明甫却也有一番“伤心事”:河南省政府巨额采购的某种电子产品,九成以上都是国外和省外的公司中标。“如果能够取消品牌壁垒,给本地‘双创’企业一个同台竞争的机会,政府采购成本会大幅降低,也会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是对本地‘双创’企业的帮扶和支持。”

  同样受困于政策的还有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组织再生中心主任、中国侨联“侨创二十人”杰出人才田丰丰。田丰丰介绍,目前团队致力于人体组织器官再生技术的临床转化与推广,一期试验主要是心脏和皮肤,二期试验主攻角膜的再生。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想快些再快些,将这些创新成果能够尽快用到医学临床。”田丰丰团队在科研上争分夺秒时,却被政策上的审报束缚了脚步。他表示: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千人计划”及“河洛英才计划”。但是申报项目类别划分较细,可能难以同时符合所有条件;申报流程相对繁琐,需要系统注册、纸质版、电子版同时递交,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各类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副省长舒庆现场回应:要全面落实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该下放的审批权限要坚决下放,同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服务和管理全程信息化。舒庆还表示,8月1日起,河南正式推进“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提升便利化水平。

  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

  多位新侨现身说法后,不少新侨与留学归国人员在“双创”中遇到的问题浮出水面,但其背后,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便是“知之甚少”。

  “目前,确实存在着侨情底数还不够清楚及对新侨创新创业事迹的宣传不够。”省外侨办主任宋丽萍毫不讳言,具体数字、基本情况底数不清,全省上下对“新侨”这个群体了解更少。

  宋丽萍介绍,“目前已在开封开展侨情普查,建立侨情资料收集、分析、管理、应用的全新侨情资料管理综合系统,真正建立起侨务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平台。”通过侨情调查,掌握侨务资源、侨情新特点、新变化,了解各类侨情调查对象的需求,分析侨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试点成功后,将在全省推广。”

  归国的新侨群体在做专业创新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各自的海外资源促进河南省与海外的交流,“引进来”与“走出去”兼而有之。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人才资源库。董锦燕表示,省侨联将组建具有侨界特色的高端智库——河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引导智库专家有效针对河南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美国工商管理硕士吴磊认为,不能只局限在省内做文章,应借鉴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的经验,在海外布局科技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及办事处等。“在海外设立‘引进人才工作站’或办事处,做好‘以海归引海归,以新侨引新侨’工作。”孟令峰同样认为。

  “在营造好创业良好氛围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吸引更多的侨胞。”与会人员认为,可探索建立与海外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在海外建设布局“双创”相关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活动。

  对大家的建议,省政协副主席史济春频频点头,“这么多媒体都在场,这么多好的方法,有这么多好的企业,请下去之后,给这些企业多宣传,带动更多的侨胞和留学归国人员来河南投资。”

  “新侨和留学回国人员这部分高精尖人才就是河南省的一所‘211’,这一群体也是对高校教育数量短板的一个有效补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舒庆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现场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大家的意见建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把政协的调研、建议成果发挥到最大作用。”

  从风雨中走向春天里,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