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名“小木匠”成长为大国工匠!

2017-04-26 13:20:00 来源: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位工人叫白伟东,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设计部部长。扎根大山深处30年的白伟东,是公司一线工人的骄傲,也是一名“骄傲”的工人。

  “瞎琢磨”中

  创新的种子开始萌芽

  如今的白伟东,在木材加工领域可谓“大咖”级人物。但是,当我们追根溯源去寻找他创新“启蒙点”的时候,却发现是那么的“偶然”。

  白伟东的父亲也是林业工人,他从小就在林区长大。

  上世纪70年代,林业工人的家庭大多都很清贫,到了春季,淘气的男孩子们就会在木棍的一端固定一个用铁丝做的钎子,去刚化开的小河里抓鱼打牙祭。白伟东发现,木棍扎到河底的鱼后,往回拽钎子经常会从鱼身上脱离,好不容易扎到的鱼又跑了。于是,他把鱼钩绑在铁钎子上做了一个可以钩鱼的“武器”,被钩住的鱼无法挣脱。这一“武器”引来小伙伴们的争相效仿。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伟东爱学习、善观察、勤动手的天性愈发显现。16岁的时候,白伟东就开始用自行车去井房驮家里的饮用水,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冬天,两个装满水的大水桶挂在自行车后座上真是沉啊,白伟东利用小轮带动大轮更省力的原理,对自行车进行了改造。

  回忆起少年往事,白伟东说:“我就是爱‘瞎琢磨’。”但就是在这琢磨的过程中,创新的种子开始萌芽。

  面对挑战不屈服

  1996年,白伟东应聘到宜家木业公司(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工作中,他屡次遭遇挑战。

  1998年,一个外国客户来公司订购6.2米长的集成材,而公司的指接机不足4.2米。“你们中国人,做不了这样的事情。”外国专家的语气中,藏着蔑视。

  “骄傲”的白伟东怒了,他当即拍了胸脯,承诺3天拿出方案。

  之后的72小时,白伟东几乎没合眼,反复设计研究。奇迹出现了,他成功了。

  2013年,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去国外考察直径300毫米空心木柱项目,外国同行们又对中国的技术发起了质疑:“这个产品,中国企业做不了。”白伟东听后非常不服气:“我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这一次迎接挑战,过程非常艰难。白伟东和团队因为方向性错误,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到第20次方案出炉的时候,技术壁垒也始终没有攻克。

  白伟东没有放弃,苦思冥想之际,助手不经意间的一句“以柔克刚”,使他豁然开朗,也使整个研发峰回路转。白伟东和他的团队运用“柔性收缩”思维,通过半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第一台空心木柱液压拼圆机,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型设备的空白,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面对困难,你得想办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白伟东对记者说,持续不断地学习,是他的成功秘诀。

  1992年,17岁的白伟东初中毕业后到船上当了学徒。3年后,他凭借勤奋自学掌握了机械基础知识,成为当时三江最年轻的轮机长。

  转入木器行业后,他从零开始,凭着勇往直前的钻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对着图纸和设备边学习边研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气动与液压》《机电一体化》《林业起重输送机》等专业知识,查阅了文献资料500多篇,做读书笔记20余万字。

  工作中,他研究的是木材,但他还自学了车工技术和电焊技术。

  2007年,白伟东成为高级技师,并通过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2011年,他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课题《落叶松结构结点设计研究与示范》项目,成为国家标准《结构用集成材》和《木结构设计规范》的参与修订者。

  正是在不断学习中,他从一个“小木匠”成长为大国工匠。

  “如今大小兴安岭全面禁伐,林业职工不能止步不前。”白伟东对记者说,“我们要瞄准国际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不断拿出更好的产品,让老林区焕发出新光彩。”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一名木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