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法官妈妈”
“新学期我一定会继续好好学习的。阿姨,再见!”2月27日下午,在泰安市肥城京欣慈善学校的门口,小雅依依不舍地向专门从济宁送她来上学的“法官妈妈”们挥手告别。从2010年开始,小雅的生活便因为“法官妈妈”的出现变了样。这支由市中区人民法院20多名女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与本辖区的孤困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履行“妈妈”的责任,呵护他们的成长,小雅就是被帮扶的第一批成员之一。
“还记得最初见到小雅的时候,她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市中区法院人事科科长苏珲回忆说。小雅是喻屯镇人,父亲不幸去世后,母亲便改嫁了,她只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没有父母的呵护,让这个小女孩儿异常自卑与孤独。“当时小雅10岁,看起来要比同龄孩子瘦弱很多。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始终面无表情,安静地躲在爷爷奶奶身后。”苏珲说,小雅的爷爷奶奶都已70多岁了,村里为了照顾他们,为老人找了一份给村里一所小学看门的差事,于是,小雅一家三口也就住在门岗上。
小雅的处境让“法官妈妈”们意识到,物质上的帮助很难改变她的境况,必须得找个更有效的方法。而此时,小雅的爷爷听说在肥城有一所专门接收亚孤儿的慈善学校,那里的孩子和小雅境遇相似,而且还是免费的,自己申请无果后,小雅的爷爷就想到了结对的“法官妈妈”们。
“小雅家人的提议我们也觉得很好,但想要去那个学校并不那么容易。我们也是联系了多次,才让小雅有了面试的机会。”苏珲介绍,学校同意接收后,她和其他两位同事一起将小雅送到了学校。填表、拍照、领校服,办理完一切入学手续,安排小雅住下后,他们才放心离开。“小雅在学校一年比一年变化大。现在的她,比以前爱笑了,也更独立和懂事了。”
正如对小雅的帮助一样,“法官妈妈”不仅注重物质和生活的资助,更加注重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抚慰和成长上的引领。他们定期将结对孤儿带到自己家中,让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暖;每逢节假日,亲自去看望和慰问,赠送钱款、衣物和学习用品。此外,“法官妈妈”还充分利用团队的资源、人脉、专业、经费等优势,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安居镇桥东村的结对中学生小镜,父母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法官妈妈”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给他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在“法官妈妈”的协助下,他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肇事车主告上了法庭。经过市中区法院审理,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各项费用6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由于被告是河南籍车主,“法官妈妈”们又协助该院执行人员多次赴河南武陟县执行,最终将60余万元赔偿款全部执行到位。 “我们既要担任好‘妈妈’的角色,也要利用好‘法官’的职业优势,尤其在处理青少年案件时,法官妈妈会特别注重对特殊人群给予服务和保护。”市中区法院副院长王建玲说,去年3月份法院处理了一个聋哑人扒窃的案件,嫌疑人小孙是河南人,且是未成年人,少审庭庭长李军作为“法官妈妈”的一员,在小孙释放后,考虑到小孙可能是被骗来济宁的,专门联系了他的家人,并亲自送他回家,一路上还在纸上对话,给他上“法制课”,小孙和家人十分感激。
“‘法官妈妈’队伍成立已三年多了,效果挺不错。但目前看来,还是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动员更多女干警参与到这项公益服务活动中,扩大‘法官妈妈’的服务范围,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获得帮助。”王建玲说,结对时,“法官妈妈”们承诺与贫困学子长期定向结对,直至成年,努力为孤困儿童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