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信访情
宋振强,男,汉族,1958年3月10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四级高级法官。1988年9月进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工作,历任经济审判庭、民事法庭、执行庭法官,现任房山法院立案二庭信访督导员。先后荣获2011年度感动房法人物、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百天百件骨头案”化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009年,宋振强调任房山法院立案二庭信访督导员,除了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外,同时负责部分业务庭室信访案件的督促及协助化解任务,并主动承办了大部分挂账案件。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宋振强把心血和汗水真诚地倾洒在房山法院的信访事业上。几年来,约谈信访人上百次,回访慰问数十次,前往外阜出差行程上万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头挂起了牵涉百姓切身利益的信访诉求,一头担起了求和谐、保稳定的重任。
用真心,讲方法,他是矛盾的化解者
在工作中,宋振强对信访人真诚以待,对案件化解注重方法。一方面,为信访人辩法析理、解疑答惑,避免极端情绪的产生;另一方面,设身处地为信访人着想,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加强其对法院的信任。
王某一案是中政委与北京高院双挂账信访案件。王某由于不满行政单位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行政诉讼,因没有相关证据而败诉,历经上诉与申诉后,他走上了专职上访路。为了能够尽快化解该案,宋振强数次在下班之后前往王某家中做思想工作。当时已届隆冬,但是当事人却未让宋振强进家门,宋振强没有半句怨言,隔着门板再次重申自己的来意。王某带着宋振强走到村口的临时棚,说“要说在这说,要不你就走”。于是,数九寒天,在透着风的临时棚中,宋振强和信访人讲法律、谈家常,从法律法规讲到乡规乡俗和为人处事。宋振强耐心细致的谈话,既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也为其赢得了信访人的信任和尊重,王某当即表示息诉罢访。
刘某自2009年起开始上访,是一名老访户。为时刻保持与刘某的沟通,及时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和各项情况,宋振强告诉了刘某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大年初一的早晨,刘某打电话向宋振强拜年,并再一次表达自己对案件从审理到信访的不满、对生活从家庭到工作的不如意,通话时长近两个小时。在挂电话之前,刘某诚恳的说“宋法官,这大过年,我打扰您了,谢谢您能这么耐心的听我唠叨,我真心诚意的给您再拜一次年,过年好!”。在宋振强和刘某的最后一次谈话中,宋振强以退伍军人为突破口,独辟蹊径,与刘某倾心交谈,从国家稳定和谐的重要性到军人纪律的约束性,最终,成功化解了此案。
化民愁,解民忧,他是百姓的贴心人
李某和陈某是一对夫妻,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李某意外死亡,妻子陈某因患有精神疾病,被老家的亲人接回照料,临走时陈某的家人说道“孩子既然随你们家姓,我们也就不管了。”这个对世事还懵懂着的小姑娘就这样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呵护和宠爱,只有一位年近七十多岁的爷爷照顾着她。但爷爷年事已高,每个月除去微薄的低保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亲戚朋友的接济也十分有限,其他的四个儿女认为这个年幼的孩子只是个累赘,不愿意帮忙。无奈之下,爷爷来到法院起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只为能多一点能力照顾这个已经失去了父母关怀的小孙女。宋振强接待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案情,前往当事人家中探望。就在土炕头上,爷爷拉着宋振强说“实话和您说了吧,我这把年纪,也没几年可活的了,可是这孩子扔不下,他爸妈已经没指望了,我这要是再不管她,这孩子就真的是没活路了,可是,我又能怎么办……”老人的这番话讲出了症结所在,宋振强在为这个家庭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在琢磨着究竟做些什么能帮帮他们。孩子的父亲死亡,母亲不愿意也没有能力,经过多方联系,宋振强联系到福利机构愿意收养这个孩子。听到了宋振强的建议后,老人在屋外蹲了好久好久,就那样呆呆的盯着在不远处玩闹着的孩子。宋振强原本准备劝说老人为孩子以后考虑的话完全说不出口,就在他打算放弃这个建议另想办法时,老人开口了“就这么办吧,我知道这是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了,宋法官,谢谢您,我替我自己,我那不在了的儿子和可怜的孙女谢谢您了。”孩子入福利院那天,宋振强也去了,看着孩子的背影,他在心里默默的祝祷着,希望她以后的生活从此有了依靠,希望她以后的人生平静安康,希望她以后的面庞依然能够绽放着如今这不谙世事时的笑容。
距离2013年春节只有几天的一个上午,一位信访人来到了法院立案二庭信访接待室, 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头发有点乱,穿着一件看起来略显单薄的棉袄。小姑娘来自四川,在北京打工的父亲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死亡,家中母亲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卧病在床,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年纪尚小。年幼的她不得不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生效判决已经确认了交通事故肇事一方应承担的责任,但因难以执行,小姑娘一家尚未拿到赔偿款,家中生活难以为继。她不得已只能只身来到北京了解执行进展,同时因为父亲遗体尚在北京,小姑娘还要办理火化事宜。宋振强了解了小姑娘的信访要求后,主动提出帮忙联系遗体火化一事,并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协调执行庭室,为小姑娘申请司法救助款项,他说“这孩子太可怜了,将心比心,他爸爸要是活着,肯定不愿意闺女这个样子,能帮一点是一点,好歹得让孩子回家过个年”。腊月二十九,小姑娘带着救助款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临走前,她特地来到法院,向宋振强深深鞠了一躬,“爸爸出事之前给家里打电话时说,今年春节一定要回家陪我们过个团圆年,如今他人虽然不在了,但是他一定会在天上看着妈妈和我们姐弟几个,宋法官谢谢您,祝您好人一生平安!”
辨曲直,敢直言,他是天平的执掌者
虽然离开了审判的岗位,不再是端坐法台,手握法槌的审判人员,但是宋振强始终牢记着职业的使命和职责。在多年的审判生涯中,他始终牢记着这审判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不能辜负当事人的期望;他深深的意识到,法官,更应当是公平、是期待、是信任、是后盾。因此,当面对因案件瑕疵所引发的信访问题,当面对被信访人的责任而致使当事人遭遇种种困境时,他会因这本可避免的矛盾而扼腕。
信访也能折射审判质量,发挥着晴雨表的作用。在宋振强心中,化解信访案件是他的责任,指出信访中发现的审执问题、寻求从源头上减少信访增量的途径,他也责无旁贷。当发现因案件瑕疵而引发的信访问题时,他会及时联系承办法官,探讨信访产生的原因,指出其中的问题。该院信访主管院长曾这样评价宋振强“在涉诉信访的工作中,老宋总能看的更远一些,这正是我们每一名信访工作人员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审判工作所需要的。”
已过天命之年的宋振强,依然对工作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面对复杂棘手的挂账案件,他迎难而上;面对缠访闹访的信访人,他情理并用;面对艰巨繁重的维稳任务,他坚守前线;他严于律已、工作扎实、处事公正、心系百姓,他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拳拳爱民意,浓浓信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