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纯 踏上“绿化心灵”之旅

2017-07-25 17:18:00 来源:中华儿女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7年6月17日。这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涸日。

  当天,中直机关青联常委、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副院长廖理纯发出一条微信朋友圈——

  “在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书记吴佳松的带领下,40位志愿者奔赴内蒙高原上的张北县两天绿化植树。大家共同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林业局倡议: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绿色家园!”

  照片中,中直机关青联的志愿者们站在内蒙高原的广袤天地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手上拉起的红色横幅中清晰地显示出,这已是廖理纯组织的沙漠绿化志愿者第235次活动。

  自2011年5月1日始,6年来,每年4月至11月,廖理纯和他的伙伴每周都会带领一批批志愿者们从北京前往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或河北省张北县。在那里,廖理纯先后捐资建立了两个各为几千亩的绿化基地。

  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场场“绿化”心灵的旅程。

  青春与青联同行

  廖理纯是中直机关青联大家庭中的“老成员”了。从八届至十二届,他与青联共同走过了将近20年的光阴。加入青联,使他的青春变得更加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了更多意义,也多了一份责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青联就像一个大家庭,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汇聚于此,把青春理想融入为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洪流。我们相互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廖理纯说。

  与青联一路同行,让廖理纯对这个大家庭产生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他深刻体会到,与其他团体不同,中直机关的青联委员们都在党中央直属机构工作,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党中央的形象,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因此,中直机关的青年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一直以来, 中直青联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中直机关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切实加大服务青年的力度,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实际问题,为中直青年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青联组织的能力和活力,把中直青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青联的日子里,廖理纯的足迹随着中直机关青联代表团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故事。他说,每一次青联活动都是对他心灵的一次洗礼。

  他还记得,七年前,他随中直机关青联代表团奔赴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之称的井冈山。“其实在这之前,我去过很多次井冈山,但此行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廖理纯说,“行程中,我们去拜访了老红军的家里,听他们讲当年抗日战争的经历和故事,很有意义,也很有收获。”

  此外,作为公益践行者,廖理纯也经常组织中直机关青联成员一同到他的绿化基地参与植树活动。许多青联委员对此都感受颇深。第四届中直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赵振华曾对记者回忆:“2014年8月23日,中央直属机关青联组织青联委员到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两天时间,大家参加了苗圃拔草、移苗、剪枝、挖坑、植树等活动,虽然很苦,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始终干得热火朝天,并纷纷表示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社会需要正能量,很多青年都在投身于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做贡献的热潮中。” 

  在廖理纯看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联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中直机关青联常委,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他希望自己能够以身作则,做好青年工作,更好地联系青年,引领青年。

  一段青联路,一生青联情。如今由于年龄的原因,廖理纯可能在十二届期满就要离开青联组织,他感慨地说,“青联这个大舞台是相互激励的舞台。虽然我就要告别青联这个大家庭,但是我真心地感激青联带给我的精彩,加入青联将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同时,我也会继续努力做好本分,我相信青联精神是有传承的,未来会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抗荒漠化”战士

  如果撇开中直机关青联常委的身份不谈,因长期投身植树造林事业而被大家誉为“锹王”的廖理纯,在平日里更是一位学者。内蒙高原的日晒赐予了他古铜色的皮肤,他一身白衬衫黑西裤,肩背黑色公文包,笑容亲切,谈吐不凡。

  交谈中,记者有幸获赠他的两本著作,拿来一看,其中一本便是《对抗荒漠化》。

  “对抗荒漠化”——在这件事情上,廖理纯是极其认真的。但在他甫一开始扮演“对抗荒漠化战士”的角色时,便引来了无数不解。“为什么你要‘弃商从树’?”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声音依然源源不绝。

  这背后自然有其原因。

  在廖理纯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之前,他可谓众人眼中的“商业奇才”:他曾是柳传志“门下三杰”之一,24岁就掌管联想广州分公司;28岁创办北京晨拓集团,现在该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全的计算机外围产品提供商之一;39岁企业已年销售额数亿。

  究竟是什么让他告别都市的繁华,告别对财富的追逐,来到盐碱荒漠种树? 

  对于这个问题,廖理纯给出的答案至简却又无可辩驳:“生命的意义”。

  “我需要让生命精彩一点。”廖理纯解释说,“人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境都有所不同。二三十岁的时候,我觉得挣钱非常有成就感。但过了不惑之年,我已经找不到这种成就感了,生命有限,挣得差不多够花就行了。”

  让他难以释怀的,是两个好朋友的相继离去。“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纪,非常优秀的人才,突然间消失不见了。”

  他开始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生命。“我是撕日历过日子的人。从35岁开始,我意识到,到75岁为止,我只有一万多天的时间,我得盘算盘算,这一万多张要如何撕才有意义?”

  他把目光投向了植树造林。“如不重视环境保护,中国正面临土地沙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在滥砍滥伐之外,还有牲畜。有羊的地方就没有树,因为它会把小树吃掉。”于是,恶性链条产生了,“森林被破坏后会变成草原,草原过度放牧,沙地裸露,草原就变成沙地。沙地再被破坏,就变成流沙,变成沙漠。”

  “种树,对抗荒漠化,可以让生命变得充实。这件事直到二十年、三十年后都会非常有意义,能够造福后代。”廖理纯坚定了信念。“当一件事情变成你的渴望,你的信仰时,你不会为周遭的声音而改变。”

  自2006年起,廖理纯便开始在恩格贝做志愿者。恩格贝,地处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中段,距包头市60公里。至今,国际志愿者们种下400万棵高大的乔木,恩格贝的环境和气候全然改变,并成为国家4A级景区。

  “每每看到亲手种下的小树长得越来越茁壮,心中无不充满着幸福和欣慰。”廖理纯说。

  从那时起,廖理纯便从公司管理中脱身,开始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边走边思考,最东端的乌苏、最北端的漠河、最西端的斯姆哈纳……这一路上他不忘扶贫助学。

  经过多地考察,廖理纯选择了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正北方的浑善达克沙地。这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平均海拔1300米,距北京直线距离近20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早晨浑善达克沙地刮起沙尘暴,中午沙尘就能到北京。”

  2011年,廖理纯在这里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环保基地,后又在河北省张北县建立了绿化基地,为北京的蓝天种下了绿色防护带。2014年,廖理纯毅然“弃商从树”,辞去董事长职务,全身心投入环保绿化事业。至今,他已经为两个基地捐资投入近两千万元。他还打算在柴达木盆地建立第三基地,“让它成为最大、最安全、最高的‘水塔’。”

  “锹王”的理想

  “皮肤黝黑,肩膀、后背满是黄沙,松松垮垮的裤子,脚上的皮鞋很久也没擦……站在张北馒头营乡的盐碱荒漠上,廖理纯就像个老农。”有媒体这样形容廖理纯。

  2011年5月1日,廖理纯带着首批志愿者,奔赴浑善达克绿化沙地,踏上了公益征程。从此,每逢周末廖理纯都会带领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绿化队,乘坐一辆被大伙称为“航班”的蓝色大巴车,“飞”到绿化基地,风雨无阻。

  每次到达,廖理纯给志愿者分配完任务后,自己带头挥起铁锹。建隔离围栏、松土、挖沟、打垄……原本就有老茧的双手,生生又磨出水泡。平锹、尖锹,挖坑时运用自如,快速铲土时运锹如飞,这个前半辈子从“未正经刨过地”的企业家,就这样成了有名的“锹王”。

  “生态环境的恢复,不仅是靠说,一定要做,大家一起做。我愿意做一颗行动的种子。”廖理纯说。

  6年来,廖理纯已经带领239批、近一万人次的志愿者团队奔赴基地,种下了一百多万棵树。这一百多万棵树有杨树、榆树,也有油松、樟子松。

  很多人不理解,如果只是为了种树,雇人种就可以了,何必又要找志愿者又要自己亲自上手呢?廖理纯坦言,用志愿者的成本远比当地人高,种树无论从质量还是效率上,都要和专业种树的工人差好几个等级。他带大家去是为了感受,是想让他们也成为种子,带动更多的人去种树。

  “我希望呼唤每个人心中的志愿精神与正能量。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与奔赴远方修复生态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巨大精神磁场。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志愿绿化,提供了一个共振的平台,使一种纯净的精神得到升华。”廖理纯说,全中国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全国人民每人每年只要种活一棵树,只要60年,荒漠化土地就会消失。

  作为公益践行者,廖理纯对社会公益无私奉献、对梦想执着追求、为子孙万代谋福祉,因而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并获得“北京市最美义工”“2014北京榜样”“第五届首都道德模范”“2016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此外,他社会职务众多: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航经济管理学院MBA社会指导导师、北大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员、北京绿化基金会副理事长……

  在繁忙的事务之外,廖理纯保持每天早晨五点起来写书的习惯。他学计算机出生,硕士和博士分别读的是经济和哲学,但所关注的领域显然宽广的多。自2005年廖理纯出版的第一本书《何以无所畏惧》之后,他以一年一本的速度,推出了《强国之道》《兴农论》《国力方程》《佛旨正源》《当前经济解决之道》等十本书,涉及经济、农业、宗教等领域。

  与此同时,廖理纯的时间表也被遍布全国各地的讲座所充斥。6月10日广东顺德《墨家学说与奉献思想》,6月11日深圳《中国经济不能重蹈日韩覆辙》,6月14日天津《人为什么要爱国》,6月15日下午北京《传统文化大致脉络》……

  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廖理纯仍然保持着撕下日历的习惯。“每天看着日历思考活着的意义,再想想我做的事情,我觉得每天都是赚了的。”他笑着说。

  他还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我希望和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开荒种树,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双手改写历史,希望把曾经的沙漠恢复成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鸟语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责任编辑: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