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大型系列报道 展示检察工作的画卷

2014-10-21 17:05: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反映检察机关为实现公平正义做出的不懈努力,《检察日报》从今年5月7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感受公平正义”,通过记者实地采访,挖掘全国各地检察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感人事例,迄今已推出报道近50篇。这个系列报道内容覆盖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形式活泼,每一篇报道都像一幅生动画卷,在展示检察机关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的同时,拉近了普通群众与检察机关的距离。

  选题:

  直击重点和热点

  选题决定报道的高度。“感受公平正义”这组系列报道确立了“围绕群众关注和检察中心工作”的原则,“感受公平正义”的总主题下设不同专题,每个专题均取材于检察机关重点工作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令这组系列报道站位高、有分量。

  7月20日,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使用过期、变质等劣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事件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普遍关注。7月31日,“感受公平正义”系列报道推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专题,开篇是《专项监督:让百姓吃得放心》,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负责人介绍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8个月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总体情况,指出今年1月~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1421件2087人,起诉4262件6371人。详细的数字有力地展示了检察机关为守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付出的努力。

  “查办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追赃追逃”等专题,均是围绕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话题进行报道。

  而“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打击涉农犯罪”“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等专题,则紧紧围绕检察工作大局,立足检察工作重点,及时传递检察机关的重大举措。

  在每个专题报道中,一般先有一篇综述性的报道,然后再报道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工作。这种“总分式”报道实现了报道的面与点结合,便于读者全面、深入了解检察工作。

  取材:

  挖掘“闪光”的事与人

  这组系列报道均是由检察日报社记者深入实地采访得来的,切实践行了“走转改”活动的要求,着力挖掘检察工作中“闪光”的事与人,注意运用鲜活的事例感染读者,从而使宏观、抽象的检察工作变得具体、生动。

  比如,在《天津:服务小微企业心贴心实打实》这篇文章末尾,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天津市检察机关到民营及小微企业办案时,“一般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采用强制措施,也不轻易查封冻结经营账册,让企业感到特别人性化”。在《上海:依法办案中凸显内外资平等保护》一文中,记者讲述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法律顾问一行,专程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感谢该院金融检察部门为保护其操作系统软件版权所做出的努力。《四川:让群众“围观”执法办案》一文则用四川省检察院官网公开案例信息的故事说明检务公开带来的新变化:“今年2月13日,四川省检察院官网发布了网站改版后的第一条案件信息:四川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原副总队长李荣飚涉嫌受贿被立案侦查。一夜之间,这条消息就被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该院网站浏览量陡然提升,这让网站管理人员感到既兴奋又惴惴不安。”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系列报道在每个专题之间,穿插推出图片报道“检察官的一天”,由记者跟踪一位检察官,记录下他一天的主要工作。如《公诉人刘晶:慎重对待每一次开庭》《守护“流动的公平正义”》《张薇:以父母之心顾念每个孩子》等,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检察官形象。

  表达:

  直接引语更鲜活

  在语言表达方面,这组系列报道着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现场直击或场景再现的描述,在标题制作中注入时尚元素,达到生动鲜活的表达效果。

  《浙江:合力监督织密社区矫正监督网》《甘肃:用心“矫”出“正能量”》《黑龙江:深挖“北大仓”中的硕鼠巨蠹》《北京:“永不放弃”背后的“千方百计”》《河南:“指尖问政”将执法办案置于阳光下》等,都是可读性很强的标题。

  这组系列文章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道,基本都是援引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话,不少是直接引语,显示了信息源的权威性。在报道检察官时,也多直接引用检察官的话,表达检察官的真实感受,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提升了表达效果。

  检察工作是严肃、庄严的,但是检察工作报道要求生动活泼,“感受公平正义”系列报道做得既端庄又亲切,还没有脂粉气,很清新。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