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人肉搜索”应有法律底线

2014-07-20 16:10:00 来源:吉广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广东省陆丰市高中女生琪琪因不堪忍受网友对其发起的“人肉搜索”,投河身亡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对于琪琪事件,人们是如何看待的?琪琪事件又应当引起怎样的反思?

  事件要从12月2号说起,当天,琪琪曾到该市东海镇的某服装店购物。但没过多久,琪琪购物时的监控视频截图就被该服装店的店主发布到了网络上,并配文称截图中的女孩是小偷,请求网友曝光其个人隐私。这则“人肉偷衣服女生”的信息引起热烈反响,众多网友纷纷参与“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和个人照片均遭到了曝光。致使她成为了身边同学朋友指指点点的对象。同时,网上也不乏批评辱骂之声。12月3号晚上八点多,在连续发出两条微博后,琪琪跳入河中,结束了18岁的生命。

  这起悲剧再次显现了网络暴力的巨大杀伤力。近些年来,人肉搜索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比如2006年的“虐猫女”事件,2008年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女白领死亡博客”事件,2009年“央视实习生”事件等。正因为如此,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的质疑,从未停止。

  那么,对于琪琪被“人肉搜索”这件事吉林市市民和网友又是如何看待的?在采访中,一些市民就表示,这起事件中服装店的店主应负主要责任。某市民:我觉得这个服装店的店主挺过分的,就算确认小偷是琪琪、就算她再气氛也不应该“人肉搜索”啊,那样对她影响多大啊,不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吗,直接把监控录像给警察,让他们处理好啦。

  还有很多人认为,网友的推波助澜是最终导致“花季少女走上绝路”的重要原因。某市民说:我觉得服装店店主把视频放到微博上进行“人肉搜索”是挺不对的,另外我也觉得这些网友不分青红皂白就跟风,把人家查了个底掉,而且上面还有一些非常难听的话,真的挺不理智的,我感觉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一种发泄情绪的表现,根本就不在乎当事人的死活,琪琪之所以自杀也跟这些网友有很大的关系。

  市民陈女士则不无感慨的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的可能是家长娇生惯养的问题吧,很多时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处理,然后很可能就会走极端,这样挺可怕的。

  另外,也有市民表示,网站作为运营者不能任由这样的事件发生。虽然网站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但对于网友的言论还是要加以限制的。

  对此,本台特约评论员张晓丰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晓丰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么两个原因,一个是法制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你比如说对于这个自杀的高中女生来说,她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在网络上,她可以选择的维权的渠道有很多,包括寻求警方协助,控制信息传播,如果严重的话还可以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这个女同学这些个途径都没有使用,而最终选择了最不该选择的一条。那对于店主来说呢,她没有意识到即便是被搜索的对象她可能违背了道德的标准,但是女生作为公民的名誉权、人格尊严和生活的安宁权还是被依法保护的,任何人无权侵犯。

  张晓丰同时表示,“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虽然它在舆论监督、批判丑恶中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中容易引发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伤及无辜显得尤为突出。张晓丰说:从这起事件当中,人肉搜索不是错误的根源,人肉搜索它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网络上的反腐,但是呢作为这个双刃剑,在这个事件当中人肉搜索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到底什么时候能用,怎么去用这个人肉搜索,这方面法律还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那么从这个事件当中看见了司法救济的不便利,包括公民对于司法的这种期待,从整个网络传播事件来看,应该说每一个网民还应该建立这种防范意识,不管是发帖子、搜索还是传播,事后这种违规的、违法的责任追究可能都是对于他们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尽力的去填补这个法律的空白,给公民更多的保护。

  应当说,人肉搜索是互联网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作为一种技术,本身并没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原罪;但如何利用这种技术,则有道德和法律的边界,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予以必要的规范,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