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骗局怎么防范

2014-06-26 09:34:00 来源:咸宁新源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购”已成为众多市民、尤其是时尚年轻人热衷的购物方式。但与此同时,网购的诈骗行为乃至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店主往往用“便宜”作诱饵,等你钱汇出去了,店主不发货;寄过来的商品与网上购买不一致等等。到底该如何防范网购骗局,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网购骗局层出不穷

  10日,市民马军拨打12315热线投诉,反映其在某网购平台购买电话充值卡上当受骗的遭遇。

  一周前,马军在某购物平台看到商家以95折的价格销售电话充值卡。想到自己平时话费不少,他当即购买了价值500元充值卡。过两天,马军收到商家发送的货物后,发现所有的充值卡竟然无法充值。

  随后,马军致电商家讨说法,商家却先以他自己泄露卡号、密码为由拒绝赔偿,最后干脆拒接电话。

  无独有偶,在市直某单位上班的小陈也掉进过网络陷阱。

  去年底,他在网上选购了一双品牌雪地靴,比专卖店便宜了200元。随后几天,陈某每天上网都要查看购物清单,可上面依然显示“等待发货”的字样,他找客服催促,得到的回答总是“爆仓,会尽快发货”,陈某只能等待。

  在等待十余天后,心急如焚的小陈决定直接向网购平台投诉。由于在网购商城页面上没有看到投诉电话,小陈便通过百度搜索查到了电话号码。小陈致电过去,对方建议小陈可以选择退款。

  在对方的要求下,小陈马上前往银行自动取款机,按照对方操作指示输入账号。操作完后,对方称过几分钟钱就能到账,等了10分钟后,小陈查询银行卡发现不仅没有现金转入,反而还少了1500元钱。小陈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再拨打投诉电话时,却是忙音。

  网购容易维权挺难

  家住温泉城区的陈云最近很郁闷,前几天在网上买了几瓶某品牌的保健品,到货后,发现与在店里买的出产地不同,怀疑被骗,最后竟然以无可奈何地放弃维权告终。

  “对方让我找权威部门出具鉴定报告,保健品本身值不了几个钱,思来想去觉得维权成本太高不划算。”陈云说,给个差评,还得忍受店主无休无止的电话骚扰,可没有这多精力。

  跟小陈一样被网购“忽悠”了一把的张红也告诉记者,自己年前网购了一个电热洗脚盆,和超市里的一模一样,价格却便宜了几十块,当时很高兴,立马就下订单。可父母用了没多长时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

  “我手里只有说明书和包修卡,没有正式的发票,找网店掌柜理论,要求退货,但对方却以特价产品或者说人为原因为由,拒绝退货。”张红无奈地说,“我只能认栽了,想维权也不知道怎么个维权法,以后只能吸取教训,购物时擦亮眼睛。”

  记者了解到,由于搞不清责任人、不知道哪起诉,知情权很有限,维权确实难。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网友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般会跟卖家理论下,争取能协商成功,要是协商不成功,大多也都自认倒霉了。

  网购需要慎重防范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超过4300亿元的网购经济“馅饼”中,有超过1亿用户曾遭遇过网络购物的陷阱,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在网络购物为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因防备不慎被骗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拿马军先生的事例来说,由于他没有索要购物凭证,而且无法确定商家具体位置,导致无法开展调解。”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只能建议马先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他建议,消费者要保留好相关票据,如订购单、发票、汇款单。

  针对网购骗局,市工商局消保分局副局长杨洪说,网购要慎重选择,重点防范网购诈骗行为,“尽量选择正规、知名的网站和网上商店,正规网站的首页都具有‘红盾’图标和‘ICP’编号。”

  杨洪表示,消费者应选择信誉度高的店铺,留意卖家的评价。“但并不代表信用高的网店货物质量就一定有保障,很多卖家的信用度都是通过不良手段人为炒作的,因此市民一定要慎重选择。”

  湖北科技学院教师张霞建议,要注意对虚拟证据予以保存。如通过网上支付收到货物后或实际使用的产品与网上登载的宣传照片、文字内容、销售承诺不符等,消费者维权时需到公证处及时进行证据保全,以防证据流失。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