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藏宝

2013-12-12 10:16:00 来源:记者观察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绿色消费,不仅仅是倡导消费时选择健康的绿色产品,以及鼓励适度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有人将城市比作一间超大型的垃圾制造工厂。每个人每天都会制造垃圾,扔掉垃圾。

  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我国现有城市668座,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此外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除县城外,我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城市垃圾却让我们的城市和生活齐齐失色。

  与此同时,在欧洲发达国家,垃圾被认为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德国,超过一半的生活垃圾都能得到回收利用。垃圾管理已经成为德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我们似乎应该重新梳理思路,想想应对之策。

 

  

我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对于垃圾的处理,一般遵循两个思路:一是变废为宝,将垃圾转化成资源;二是无害化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而理想的办法自然是尽可能地将垃圾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凡是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旧书报、纸板箱、饮料瓶、啤酒瓶、废金属是废品回收站最钟爱的材料。而所有卖得出去的东西,都是不愁销路的。垃圾也是一样。不光中国有废品回收站,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废品回收再利用体系,像旧报纸、玻璃瓶和废金属等价值高的垃圾肯定早就被买走了,垃圾围城的罪魁祸首,不是它们。

  那些卖不出去的垃圾,才是最大的问题。让我们再回忆一下自己都在垃圾桶里扔掉些什么:剩饭剩菜、建筑废料、旧衣服脏鞋子,以及各种各样的油腻腻、肮脏的食品包装。它们要么很难回收,要么回收价值很低,没人愿意花钱买,只能由国家环卫部门统一运到垃圾填埋场,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此时,对这些垃圾的处理目标就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国际上最常用的3种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及焚烧。然而无论哪种方式,处理垃圾的“代价”都很大。

  卫生填埋虽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但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10年左右),造价高,同时阻碍了垃圾回收利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年产生的1.5亿吨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产生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垃圾焚烧能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直接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的健康。

  堆肥也是一种方法。其落实的前提是必须先将有机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同时堆肥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每吨垃圾的处理费用约为103.49元,每年仅处理费用就高达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据估算,目前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的投资约为1亿到2亿元,而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的投资则高达20多亿元。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的垃圾处理都由政府包干,采取非盈利性收费的形式,政府投资、政府经营。连年攀高的垃圾处理费用使得许多地方政府不堪重荷。

  然而,尽管如此,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并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率远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怎样处理垃圾 

  被称为“欧洲环保的火车头”的德国是国际上公认的垃圾资源化做得较好、垃圾管理体系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垃圾被看成是物质和能源的第二大来源,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意识到垃圾是整个社会物料流的重要部分,应该包含在综合物料流管理系统中。

  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就先后颁布了《包装废物法》和垃圾焚烧、填埋指令等,对城市垃圾处理作出明确的规定和操作规范。到2005年,德国60%多的市政垃圾得到再循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垃圾再循环使用率达到了65%,在一些领域,例如包装行业,原材料再循环的百分比高达80%,而建筑业甚至达到了87%。而德国的目标是最终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环经济系统。

  

  成熟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是达到较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先决条件。“1吨废物=700公斤的错误条件+200公斤的懒惰思想+100公斤真正的废物。”这是德国教育和科学部分管环境技术负责人舒尔茨先生说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德国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治理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德国,经常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并排放在一起,上面分别标明哪个颜色的箱子是放金属的、哪个是放玻璃或有机物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垃圾可以循环利用,而能做到此点,要靠每一位德国人的点滴行动。

  垃圾公司一般会给居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大约三到四个,并发放小册子,详细注明应该怎样分拣生活垃圾,怎样把不同的垃圾分别放到不同颜色的桶里。有人会定期来收集清理垃圾。家具等可送到垃圾回收场,不收取费用,但建筑垃圾要付费。

  “环境警察”也会偶尔登门造访,抽查居民是否把垃圾放到指定的桶里。如果分拣垃圾不当,把垃圾归错了类,放错了桶,他们会及时指出,严重的还会被罚款。

  垃圾拉到垃圾公司的收集站后,这里会将各种垃圾分别放进不同编号的收集库。比如:1号是玻璃瓶子、2号是纸和纸板、5号是混合板或木料、6号是建筑垃圾、12号是电视或电脑显示屏……35号是灯泡、电池、药品或化学物品等危险物。有些垃圾桶是放木头的,那么这一物品中的布料、镜子等就要事先分开再放进去。电脑废料、塑料垃圾则事先由人工分拣好了,再按类别放置。分拣处理后的垃圾将分别送到各个加工厂。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就要送到焚烧厂焚烧发电。

  可以想象,经过分类的垃圾处理效率和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作者:田文璐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