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珠算成为世界的遗产

2013-12-09 14:53:00 来源:六安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2月4号晚上,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珠算,这个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的古老发明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当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主题博物馆的中国珠算博物馆,也再次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噼里啪啦的珠算声,带给国人怎样的文化记忆?申遗成功,珠算的未来是否就此被封存在博物馆里?

  对于中国很多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珠算是一种亲切的回忆,小时候背诵珠算口诀表就像今天学生们背英语一样平常。

  “我现在就用算盘,计算器那时我不会用。但是我觉得没有算盘方便。真的。”

  作为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技艺,珠算曾伴随着中国人度过漫长的1800年。然而,当它走上申遗之路的那一刻,也预示它的辉煌岁月一去不返。2004年12月19日,中国珠算博物馆在南通濠河之滨建成开放。馆藏珠算文物史料1万多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这里陈列的算盘,大小、形状、材质不一而足,小的可以放在手上把玩,大的却有一面墙那么大,重达3吨,博物馆副馆长缪跃军介绍说,这些琳琅满目的算盘为中国申遗出了不少力:“申遗取了我们一个是紫玉算盘,另外就是这个。南通的紫檀文化和珠算文化结合在一起,做了一把三吨重的巨大的算盘。”

  在博物馆展厅里,还陈列着一幅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它跟算盘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展览部副主任张建介绍,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后,在一家药材铺的柜台上发现了算盘,这是算盘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绘画上:“当时发现这个算盘图是我们中国已经去世的两位珠算家,大概在60年代的时候,他们想看看能不能从当时体现北宋时期最繁荣的清明上河图里面找一找,花了半天时间找到这个图,从而把我们中国算盘出现的时间一下子往前推到北宋。”

  和其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消失的珠算,也同样面临着被保护和传承的现实问题。申遗成功,珠算的未来是否就此被封存在博物馆里呢?

  其实,早在1993年,珠算曾作为必修课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取消了珠算,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可以为学生减负。不过,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在1-3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这或许是珠算将要重回小学课堂的一个信号。去年,我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推进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中国珠算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张建:“我们通过这个申遗之后呢,我想在未来,特别是在传承这块的话,它可能会进入小学数学课程,作为我们每位国民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一个(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

  【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董秀芳、南通台】

  (原标题:记者观察:当珠算成为世界的遗产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