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依旧不整改,咋办

2016-09-14 10:53:00 来源:中国法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饿了么”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都是“互联网+”快速生长的表现。

  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蘸汤汁尝味道,员工协助黑作坊入驻平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日前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连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半个月过去,“饿了么”果真“改了么”?近日,记者多路暗访发现,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行为仍大量存在于“饿了么”平台。

  3月15日晚,是无数家公司的惊魂之夜,但是,该来的一定会来。这不,一家叫做“饿了么”的网络订餐平台被今年的“3·15”晚会曝了光。 转眼到了月底,按说整改应该有些起色了,但媒体走访发现,仍有大量问题存在。

  站在消费者,尤其是“饿了么”的用户角度来看,这样的整改速度未免有点太慢了,今后打开手机网上订餐,难免会有央视曝光镜头的带入感,还怎么叫人愉快地订餐;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样的负面案例,太打击消费者信心,生意是难以长久的。

  毫无疑问,媒体曝光之下,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是必须的,而企业自然而然也会加强整改。面对此次曝光,“饿了么”的确表示要将餐厅的数据与食药监局分享,线上线下联合执法部门整治平台上不规范商户,甚至还要对几万家商户进行试点,摄像头安装完成后将“饿了么”的客户端进行更新,消费者就能看到后厨的视频。

  不能不说,这样的整改措施是到位的,但要花费多少时间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反正一两天是不行的。就连“饿了么”也强调整改需要时间。其实,就在“饿了么”被“3· 15”晚会曝光之初,北京市食药监局就要求“各个网络订餐平台必须在3个星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可是,倘若3个星期之后,“饿了么”还是这么一副“饿”相,一个可能的问题就是公众还会给“饿了么”多少时间?

  不能不为“饿了么”说句公道话。因为,要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饿了么”是“互联网+”时代里的新生业态,一个新生业态在起步阶段注定难以十全十美。某种意义上,“饿了么”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都是“互联网+”快速生长的表现。可以这么说,但凡新生事物,很多都是有利有弊的。“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包括约租车莫不如此。这些都对传统的监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或可言之,“饿了么”为什么这么“饿”?“黑作坊”一不留神就“躲”进了网络订餐平台,这其间监管跟不上的成分和因素很大。

  所以,要终结野蛮生长,可能还在于监管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脚步。约租车如此,互联网订餐平台也是如此。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行业来说,光谴责企业没有流淌道德血液意义不大,建立适合时代和行业新特点的监管模式更加紧

责任编辑:张乐
新闻关键词:饿了么整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