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调解这朵“东方之花”香满中国

2023-10-09 17:00:04 来源:法治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目前,全国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3万个,人民调解员317.6万人,其中专职调解员41.2万人......

  调解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之花",是我国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认真履行调解工作指导职责,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抓早抓小治"源头" 创新机制显奇效

  "一个平台"重塑中心布局,"一张清单"推进调解前置,"一套指引"充分释明引导......

  近年来,浙江省聚焦矛盾纠纷受理流转衔接机制不畅、行业责任未压实、救济手段单一匮乏等难点堵点,以诉前调解为切口,以提高"案件引调率、调解成功率、调解执行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塑诉前调解体制机制,确保纠纷"引得了""接得住""调得成"。金华、绍兴、衢州三地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诉前纠纷引调率分别提升至97.11%、97.71%和92.60%。

  2021年起,上海市虹口区司法局会同区公安分局在凉城新村街道试点,形成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本源解纷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源头化解。经过两年多实践,街道和居委层面人民调解案件量明显增长,占全区人民调解案件总数72%以上,调解工作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宝。

  为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单位和法律服务机构职能优势,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效能,黑龙江省探索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工作机制,由全省1310个司法所,794个律师事务所、371个基层法律服务所、1421个派出所、345个人民法庭、1347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至今,全省乡镇(街道)联调小组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万件,占全省人民调解纠纷总量的26%。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调解工作新形式、新方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2022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94万件,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矛盾纠纷"一站解" "一门受理一站结"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是调解工作的价值追求。司法行政机关在整合资源、多元联动上聚焦发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了定分止争的最美同心圆。

  2022年11月,张女士前往上海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美容医疗服务,因术后面部留下疤痕而引发医疗纠纷。在长宁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引导下,该门诊部通过"解纷一件事"平台选择长宁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解纷机构。调解员积极向双方说理释法,在一周内促成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一起原本案情复杂的矛盾纠纷,依托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与"解纷一件事"的一站式平台,实现了便捷申请、精准匹配和高效处置。

  2019年12月至今,上海市司法行政机关推动在全市街镇层面建立非诉讼争议解决(分)中心,整合各类非诉讼解纷资源,发挥规模和集约优势,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非诉讼解纷服务,有效促进"案结事了""握手言和"。

  2023年4月7日,因厨卫下水管主管道堵塞,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某小区住户姜某家中反水。因小区物业不予赔偿,姜某遂向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员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有理有据、有力有节化解了纠纷。

  记者了解到,呼伦贝尔市四级非诉纠纷调处中心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纠纷化解平台,采用"收、分、调、结、转"五步工作法,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让人民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从组织建设、制度创新、队伍打造入手,搭建"一站式"调解服务、三大类涉企调解组织、三大快速响应机制、一个在线化解平台"1331"体系架构,探索建立涉企纠纷"随时调、即时办"工作机制。机制运行以来,全县调委会开展涉企纠纷调解447件,调解满意率达100%。

  立足特色树品牌 擦亮调解"金招牌"

  司法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了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如今,各地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7万个,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特色解纷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山东省济宁市注重发挥儒家思想发祥地独特优势,树牢"天下无讼"理念,开展个人调解室、品牌调解室创建活动,培育出"和为贵""有话好好说""船老大"等1000余个品牌调解室,走出了一条融合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特色的和谐善治之路,为擦亮"中国之治"靓丽名片贡献了济宁智慧。

  云南省建立8个边境州(市)、25个县(市、区)涉边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402个,进一步筑牢祖国边疆安全稳定屏障。

  安徽省将"枫桥经验"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培育安徽调解文化元素。濉溪县设立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总结出"一杯茶"调解法;黟县将古徽州文化与现代基层调解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作退一步想"调解法。

  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突出特色,各调解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力促"大事成小事,小事没有了",牢牢守住了基层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行专调解显优势 探索拓宽新领域

  摄影师甲某发现某公司名下品牌手机自有浏览器中内容大量使用了其摄影作品,侵害了其对相关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他还发现,相关内容系北京丙公司以"信息流"的传输方式授权给乙公司使用。随后,当事人申请调解。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深入查明侵权事实,准确认定侵权责任,促成了甲某与乙、丙公司签署调解协议。

  近年来,北京从源头预防、在线调解、多元化解、一站式解纷等多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形成"三个到位"工作法,即发挥行专特色优势,制度队伍建设到位;坚持纠纷源头化解,诉调对接机制到位;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拓展延伸服务到位。

  广东省司法厅创新先试,积极推进商事调解工作。粤港澳共同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促进粤港澳三地调解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广东自贸区探索开展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建立健全商事调解制度规则。截至目前,广东培育行业专业调解组织3600余个,培育商事调解组织330家,其中涉外商事调解组织20家。

  与此同时,上海、海南、黑龙江、四川、重庆、广西等地设立了一批商事调解组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和各地自贸区建设,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此外,为适应矛盾纠纷化解需要,司法行政机关持续推进医疗、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等行业专业领域调解工作,并不断向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保险、消费旅游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拓展,让专业纠纷专人调,行业纠纷行家解。

  

责任编辑:魏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