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行政调解模范-刘吉梁

2017-07-21 12: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自1998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尤其是2010年任司法所所长投身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后,刘吉梁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调解统领基层司法行政一体化发展,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保障辖区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严于律己,政治坚定,是发挥基层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头人。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廉洁自律,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时时处处模范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从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在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时都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公平公道公正,受到辖区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二、注重学习,自我完善,是创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方式的明白人。该同志把强化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作为提升服务群众本领的第一要务,认真系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历届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等政治理论知识,大局意识强。深入钻研了各类法律法规及其它业务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等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自觉做好学用结合文章,个人业务能力在本系统中达到了拔尖水平。

  三、坚持不懈,锐意进取,是展现司法公正服务为民风采的领路人。该同志在调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开拓,根据辖区内矛盾纠纷的特点及规律,独创“刘吉梁调解法”,为维护一方平安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任劳任怨,求真务实。无论什么时间,只要群众有要求,总是有求必应,直到群众满意。辖区西郑村有两家村民因宅基问题闹矛盾已十几年,多年来打打闹闹已成家常便饭,派出所和村干部做了多少工作也没解决,2013年9月,这两家人又因宅基问题找到刘吉梁,受理案件后,刘吉梁干脆住在了西郑村,连续10天进行走访调查,彻底理清头绪,然后对症下药,分别指出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通过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劝和说服工作,使这起“马拉松式”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二是不怕困难,勇于担当。不管遇到的纠纷案件有多么复杂困难,总是义无反顾的接下来,从不不推脱、不躲避。做调解工作时,细致入微,对证据材料抽丝剥茧、一丝不苟,对当事人耐心细致,不厌其烦。2014年5月,辖区油坊村因承包地问题,村民几十人堵在镇政府楼前讨说法,群情激奋。刘吉梁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挺身而出,当场坐上村民的三轮车跟他们回到村里。整整3天时间,经过大小7次村民村干部会议,最终使这一触即发的群体性矛盾安然落地。三是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在长期的矛盾调解工作实践中,该同志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基层调解方法,形成了一套“情、法、理”三结合模式,即情感调解、法律调解和道理调解灵活结合,达到快速高效化解矛盾的效果。2015年10月,辖区娄集村进行调地,村民李某因一言不合跟村干部王某打了起来,李某脾气暴躁,身高力壮,扬言非要好好教训王某不可,村里人劝不住。此时接到信息的刘吉梁赶到现场,通过一番疾言厉色与和风细雨的斗法,终于使李某这头暴牛耷拉下脑袋,自觉承认了错误。

  四、心系基层,作风扎实,是无私奉献维护群众利益的贴心人。该同志把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当做人生信条,到农村、企业、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从不叫屈叫冤,全镇48个村庄的每条街道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脚印。他结交的“农朋友”都亲切地叫他“老刘”,村里有什么大事小情,他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村情民情了熟于心及各方关系熟络,一旦出现纠纷能够较快的掌握实情,为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走进群众身边并和他们打成一片,这与他宗旨意识强不无关系,该同志总是说主动为群众服务、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一个基层司法工作者应有的情怀,也是党章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刘吉梁同志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筑牢了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使一对对夫妻破镜重圆,一起起土地边界、树木遮荫、宅基侵权等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用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和党委政府的信赖。1998年以来,该同志共直接调解矛盾纠纷2300余件,调处成功率98%以上,无一件民转刑案件或造成群体性上访案件,其中化解群体性矛盾案件104起,化解民转刑案件28件,被当地群众称为“法律守护神”。

责任编辑:肖飞
新闻关键词:化解矛盾纠纷